文:茶 | Shout Out Sex 無性不談 前幾個月的訂閱制文章都在講「性慾油門/煞車」的概念,希望講到現在應該有讓大家理解了,我們的大腦怎麼控制我們的性慾。
晨曦中已見大小霸和聖稜線輪廓,回首觀霧方向,樂山(鹿場大山)、鵝公髻山、五指山在一片仙氣縹緲中。昨日越過馬達拉溪吊橋後,一連串陡上,從海拔一七五〇公尺到九九山莊的二六九九公尺,重裝背負四公里、上升九百多公尺,加上先前走了十七公里林道,苦路無疑,行經第三座木椅休息處,才略有展望,趁機回首馬達拉溪、大鹿林道、樂山
此外,國家安全團隊也加入行列,持續加強打擊非法僱用和非法中介等行徑,因此,相比去年同期的2.1萬人,今年1月到6月的失聯移工數減少至1.67萬人,減少了約4400人,而失聯率也從3.14%下降至2.28%。昨(13)日,勞動部發布新聞稿針對移工失聯議題做最新回應。根據勞動部調查的數據顯示,今(2023)年的移工失聯率已下降至2.28%,相較去(2022)年同期的3.14%,已下降不少,而失聯人數也減少約4400人,移工失聯問題改善許多。因此,他們從今年開始多次與各部會協商移工政策,並於2023年6月15日修訂了相關法規,開放了一般營造業移工的限制,規定業者最多可增加8000名移工,並根據不同需求調整,最多雇用至1.5萬名。此外,今年7月開始,會啟動人力仲介公司收費查察專案計畫,追查人力仲介公司超收費用情形。
勞動部表示,會繼續支援雇主和移工的需求,加強公立就業中心提供雙語服務、簡化媒合作業流程,以及友善的媒合環境。數據顯示,從2021年1月至6月,移工失聯率升至3.14%,到去年底更攀升至全年5.96%。而類似的行為也發生在亞利桑那州、密西根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賓夕法尼亞州,以及威斯康辛州。
因此如果川普成功將案件移往聯邦層級法院,且於2024年當選總統的話,即使被定罪,作為總統的他,也能夠赦免自己。在41條法律當中,共有22條與偽造文書有關、8條與招攬及冒充公職人員有關、3條與影響證人有關、3條與選舉舞弊及欺瞞國家有關、3條與電腦資料竄改有關、1條敲詐勒索,以及1條偽證。該條法律立法於1970年代,原先是用來打擊犯罪組織中的高階主管。在喬治亞州,違反《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是重罪,可處以5年至20年的監禁,罰款金額為2萬5000美元(約為新台幣79萬7400元),或是犯罪活動所得獲利的3倍,以金額較高者作為罰款。
新聞來源 Why Georgias RICO law could be key in the states case against Trump(PBS) Read the Trump Georgia Indictment(New York Times) Trump Indicted in GeorgiaProsecutors Accuse Trump of ‘Criminal Enterprise to Overturn Election(New York Times) Trump, 18 allies indicted in Georgia over 2020 election meddling, the 4th criminal case against him(AP) How a law associated with mobsters is central to charges against Trump(AP) 延伸閱讀 【國際大風吹】官司纏身再度挑戰美國總統大位,川普為何在共和黨內無人能敵? 2024美國大選:屢遭起訴的川普,黨內民調支持率為何不降反升? 川普四個月以來第三度遭到刑事起訴,他的麻煩有多大?美國前總統會被判入獄嗎? 川普第3度遭刑事起訴,上半年訴訟費逾2100萬美元。川普做了什麼?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川普及另外18位被告,為了推翻共和黨在喬治亞州這個搖擺州敗選的事實,共採取了8種阻礙選舉結果的途徑。
川普的律師團隊可能會主張,本案件發生在川普的總統任期內,因此應該將其移交到聯邦做審理。根據這份長達97頁的起訴書,19位被告一共違反了41條法律,而其中川普違反了13條。因此即便這19位被告所從事的是不同的犯罪行為,但他們都是為了達到「推翻2020總統大選結果」此一共同目標,因此所有人都被以違反《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起訴。這是欲參選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在5個月內所面臨的第4起刑事訴訟案件。
分別是向喬治亞州議會說謊、向州議員說謊、騷擾選舉工作人員、拉攏司法部官員、拉攏前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以及偽造支持川普的選票。而也是因為這通電話,喬治亞州司法單位開始對川普進行調查 RICO法案 《美國公共電視網》指出,川普及其他18位被告,都被以違反《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RICO)起訴。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當地時間8月14日晚間,因為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被喬治亞州首府福爾頓的高級法院(Fulton superior court)給起訴。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接下來極有可能會嘗試將此案件,從喬治亞州移交到聯邦層級的法院進行審理。檢察官能夠用《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起訴「為了達到一項共同目標,而從事不同犯罪行為的數人」。
在美國聯邦政府完成立法後,各州開始進行自己的《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立法。起訴書中指出,被告在2020年12月14日,在喬治亞州選舉人團投票中做票
但奇美會就保證金部分與客戶進行討論,並持續和中國商務部溝通,期盼中方能實地查核產業實體運作,並調整相關措施。聚碳酸酯具有抗撞擊、易加工、透光性高、耐熱及耐寒等特性,並常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材等領域。8月1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初步認定中國自台灣進口之聚碳酸酯存在傾銷,並從今(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課徵16.9~22.4%的保證金(反傾銷稅)。後續可觀察中國會否透過逐漸取消實質紅利方式架空ECFA。而今年1月至7月,台灣對中國出口之聚碳酸酯約為3億美元,占比73.6%。經濟部表示,將致力於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以利爭取中國市場以外之訂單來分散市場風險。
另一方面,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分析,聚碳酸酯為ECFA早收清單小項之一,關稅減讓紅利現已不再,早收清單保護傘無效了。推估官方期望透過這些措施把市場紅利留給境內石化供應鏈廠商,讓境內廠商只能和本土廠商進貨。
經濟部將補助業者聘僱律師,並委託工業總會輔導業者填答反傾銷調查問卷。去(2022)年11月,中國商務部收到中國企業的申請,決定對自台灣進口之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調查。
經過數月的調查,中國商務部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經濟部指出,中國曾於2018年10月對台灣立式加工中心機進行反傾銷調查,並於2020年4月因未對中國產業造成任何實質損害,而終止反傾銷之調查。
接下來,恐得注意中國會不會再拿ECFA早收清單項目,對台構成經濟脅迫壓力。ECFA早收清單保護傘無效?學者擔心中國對台經濟脅迫 根據《中央社》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14日在採訪中表示,WTO賦予會員國反傾銷調查權利,按照程序先有初步認定,認定構成損害、傾銷要件後,可要求保證金(反傾銷稅),之後再有約半年調查才有最後確定稅率。張弘遠認為中國此次對台灣實施反傾銷,和中國經濟衰退的大背景有關係。張弘遠剖析,中國石化產業上游多為國有企業控管,中下游廠商可和外國廠商進口物料。
之後,經濟部將持續追踨中國相關措施的發展,以掌握對我工具機產業之可能影響。經濟部:業者已提前佈局分散風險,將影響降至最低 針對中國對台灣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一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今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自去年中國展開調查時,即邀集石化業者舉行座談,而石化業者也已積極應訴。
奇美則表示,中國對產於台灣的PC產品祭出反傾銷措施,對接單確實會帶來影響。此外,經濟部積極協助業者朝高值化及差異化產品發展,將可使影響降至最低。
儘管拋出初步認定結果的時間點有些敏感,恰逢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巴拉圭、過境美國這個時間點。顏慧欣認為,按照調查期程來看,目前都在相關規範裡。
他說,中國目前內需不振、外需欠佳,在經濟吹逆風情況下,中下游廠商數量恐也有減少,倘若再開放進口聚碳酸酯,將會影響產業。去年11月底立案聚碳酸酯反傾銷調查,時間正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時,理應市場需求量降低,卻有廠商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推估由於全球通膨環境,他國不需要這些物料,於是廠商「倒貨」中國。顏慧欣說,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單小項之一,等於先前受益產品卻在現在被說有問題,先前還有一例為石斑魚。張弘遠認為,中國商務部認定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傾銷成立,這是較為經濟面向考慮,台塑集團、奇美等台灣公司在聚碳酸酯是領導廠商,對這些廠商開鍘也會對日本、韓國等廠商達到殺雞儆猴效果。
有關媒體報導學者認為ECFA早收清單中,由於石化產業與工具機產業受惠甚多,接下來可能有風險。「這個品項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恐必須注意其他項目會不會也被拿來成為對台經濟脅迫壓力」。
經濟部評估,反傾銷措施短期內會對產業帶來影響,但業者已提前布局及分散市場,例如到中國設廠,或拓展市場至歐美、東南亞、土耳其、北非。為了免去額外關稅成本,被調查廠商會傾向暫停出口,中國中下游廠商也會抱持觀望態度,有了風險氛圍,進而影響商業交易。
陳建仁:中國此舉無助於兩岸貿易正常往來 根據《中央社》報導,針對中國此舉是否為反擊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訪美一事,陳建仁今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中國的做法實際上無助於兩岸之間貿易正常往來,且對台灣業者相當不公平。據經濟部統計,2022年台灣對中國出口之聚碳酸酯金額約為8億美元,占我國聚碳酸酯總出口比重的78.3%